长把乒乓球拍怎么拿,长把乒乓球拍叫什么

2023-03-23 23:34:13 阅读:11192

长把乒乓球拍怎么拿,长把乒乓球拍叫什么

乒乓球拍直拍、横拍是什么意思?怎样拿?

横拍是长把的,用手掌攥着的。直拍是食指与拇指攥拍的那种,把短一些。

一、直拍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

二、横拍

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拿乒乓球拍的正确方式

拿乒乓球拍的正确方式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乒乓球作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大众运动,那么乒乓球拍怎么握,怎样拿乒乓球拍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直拍握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守时照顾面积较小。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

2、横拍握

用拇指和食指在球拍的两面挟住球拍。用小拇指握住球拍柄。中指和食指轻握球拍柄。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3、浅握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拍肩贴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根据使用正反手而做适当调整,正手时虎口位置偏拇指,反手偏食指。

横拍浅握由于握拍较松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腕,台内球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搓、撇、拉、拧、弹等多种回击手段。退台后正反手多以拉球为主,这种握拍方法多用于两面弧圈的打法。由于浅握方法手腕容易运用,所以在击球时一定要保持好手腕的形状,否则在扣杀或拉弧圈球时不容易发力。

4、深握

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深握的最好方法是将右手伸直,食指与拇指水平放置,左手将球拍放置于食指和拇指之间,虎口顶住拍肩位置,其他手指自然握紧。食指与拇指的位置可根据自己习惯自行调整,食指位置偏拍肩利于反手,食指位置远离拍肩有利于压拍。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深握球拍有利于拉高调球和前冲弧圈球,弧圈球的控制也比较好。但由于握拍较紧,手腕无法灵活运用,台内或近台球回击手段较少,反手主要以搓球和拨球为主。

深握球拍利于正手,由于拍形较固定,命中率较高,但正手贴身球和反手位球是其缺点。浅握球拍手腕灵活,但不容易发力,多适宜反手位选手。在选择是深握还是浅握时,技术派偏反手打法可以选择浅握方式,而力量派偏正手打法可以选择深握方式。

总之,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

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

【拓展】乒乓球拍标准

(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4)“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5)“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6)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7)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8)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9)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10)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乒乓球技巧

注意发球力量

谈到发球技术的力量,特别是发球技术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旋转技巧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侧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侧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技巧变化

发球技术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技术。发球技术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技术,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技术、上侧旋、下侧旋、长侧旋、短侧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技术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技术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技术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技巧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技术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技术面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技术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技术的巨大威力。

;

乒乓球拍怎样拿正确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编与资深专业乒乓球教练进行交流,他总结出乒乓球横握拍的正确握法非常实用,在这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横握拍的正确握法(以右手执拍为例)

右手放松五指张开,左手拿拍头将球拍肩部(拍面与拍柄结合处)对准右手虎口放入,松紧程度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宜。拇指与食指伸直合拢正好分别夹着球拍的正反面。此时拇指、食指与虎口形成一个稳定的凹形,球拍能够被固定住。然后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回收握住拍柄即可。

这种握法无论是正手击球还是反手击球,动作都十分舒展发力充分,手腕灵活手指感觉敏锐。有利于基本功的正确定型。

乒乓球爱好者可以参考樊振东的球拍握法,基本上就是这样握的。

二、利反手握法的不合理之处

利反手握法也称为浅握法。既在上述握法的时候拇指适当上移,这样在反手击球时球拍更稳定,也有利于手腕的充分发力。

利反手握法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拇指的适当上移使拍柄肩部不能紧贴着虎口位置留出一些缝隙,这将导致正手击球的不稳定,俗称拍有些晃。

三、利正手握法的不合理之处

利正手握法也称为深握法。既在上述握法的时候拇指适当下移握住拍柄,球拍反面的食指适当上移,这样在正手击球时球拍更稳定,更利于身体的整体发力。

乒乓球拍长柄和短柄的握法不同吗?

不同。

长柄的被称为横拍。其关键动作是,用手掌握住球拍手柄,虎口贴住手柄根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只弯曲握住手柄,食指自然伸直贴在球拍背面,握拍的力度要以方便转动手腕为宜。

短柄被称为直拍,握法要领: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扣拍。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中指第一指节贴于拍的背面。

扩展资料:

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握拍方法很重要。一方面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和乒乓球水平,另一方面有一个好的握拍方法和姿势也有利于特殊技术的掌握,击球姿势更加协调,动作也更具观赏性。

横拍握拍方式一般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不同的握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在利于正手还是利于反手。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有时也可用直拍横打),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相比横拍,较无力,但应用方便,灵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横拍握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拍握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