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小什么时候改的,乒乓球大小什么时候改的最小
乒乓球是什么时候变大球的呢?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1、球的直径大了,相同力量下运行速度相对变慢。适合的人群变多了。
2、球的直径大了,旋转时弧度相对变大,使打乒乓球技巧变化更大。
3、球的直径大了,增加了比赛的可观性。
在乒乓球历史上,为什么球从38毫米改成40毫米?
乒乓球近几十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发展的更强,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领域普及,那么它就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最终在竞技水平上健康发展。所以,一切改革的前提都是基于此;
乒乓球的直径越来越大肯定是真的,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队。但背后最直接的支持者/推动者也是中国队。把小球说成是针对中国队的阴谋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自2001年10月1日起,ITTF修改了规则,将乒乓球的直径从38毫米改为40毫米,重量控制在2.7克
因为,当时有机胶水等器材的出现,使得乒乓球的速度越来越快,观众越来越难看到球高速飞行,对电视转播的效果影响很大。更大的乒乓球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大球降低球速,马格努斯效应会更强,旋转会更弱,弹性会更低,对那些更喜欢旋转球的球员影响更大。也可以理解为换成大球后,球员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而不是明显的一边倒;减慢球速增加了回合数,一场比赛的长度更长,会让观众,尤其是电视观众更过瘾。乒乓球的观赏性提高了,电视转播的商业价值也变高了。
为什么乒乓球的直径在2000年从38 mm增加到40 mm?孔和刘,这两个人在大球改革后对打球有明显的影响有一次刘做客金星秀,提到球变大的主要原因:在节目中,刘还提到了倡导“小球变大球”的乒联主席徐银生:中国乒乓球三巨头之一,1979年任ITTF副主席,1995年任主席,1999年离任。其实《小球变大球》的主要推动者有两个:第三届乒联主席奥吉村一郎和第五届乒联主席徐银生。他们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他年轻时是亚洲最好的大师之一。退休后,他带出了许多大师作为教练,然后他进入ITTF担任重要职务。
奥吉村一郎自1970年以来一直是ITTF的成员,1977年成为第一位副主席,1987年成为第一位亚洲总统;比狄村小6岁的徐银生于1979年成为ITTF副董事长。这位副主席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这多少与当时外交政策的指示相结合,低调与低调,为乒乓球的健康发展而努力,避免过于强势,所以一直担任副主席。直到1995年,迪村死于肺癌,他的继任者瑞典的哈马伦德在不到一年后去世。乒联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徐银生终于出面当主席了。
第四任哈马隆德在位时间太短,第三任迪村董事长和第五任徐寅生董事长成为“小球变大球”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最后大球写在了下一个shalala手里。90年代初,欧亚乒乓球比赛不低,但乒乓球发展倒退,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没有提高。原因之一是乒乓球的速度越来越快,严重影响了观赏性,尤其是电视转播的效果。在很多比赛中,对手往往一发就被吃掉。另外,电视转播的清晰度和技术都不如现在,所以乒乓球台的面积非常有限,观众在电视上看到比赛的细节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球速快,回合少造成的连锁反应,看乒乓球的人越来越少,电视转播价值下降,乒乓球在全球的推广停滞不前,收入不断恶化。电视广播一直是体育运动的生死父母。高质量、高观赏性的体育赛事转播可以吸引大量观众,收视率的提高可以吸引大量广告商。广告和赞助的好处为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二者紧密相连。电视转播收入基本上可以等于一个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徐银生和狄存当时想了很多解决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把乒乓球做大。
但是改革面临很大阻力,运动员和教练都不想改变打法(包括后面“塑料球”的推广),现有的器材厂商也不想花钱重新开模实验。“小球变大球”的决定提上日程后不久,迪村被确诊肺癌,迪村也没有得到身后日本乒协的支持(日本乒协自始至终都是坚定的反对者)。接替他的哈马隆德和他身后的瑞典乒乓球协会都不是支持者。另外哈马隆德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大球的变化暂时搁置。
直到徐银生上任,乒乓球由38毫米改为40毫米的改革才正式推进,并被列入ITTF的工作日程。当然有中国乒乓球协会和国内器材厂商的大力支持。例如,上海双喜承接了大球的生产,并按要求生产了一批高质量的40毫米大球,送往会员协会,由ITTF试用;例如,中国乒乓球协会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测量仪器的机构,承担了测试工作。乒乓球协会科学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不同直径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的影响。实验结论也验证了直径大的球比直径小的球速度慢,转动弱。
大球和小球数据对比
大球的马格努斯效应会更强,旋转会更弱,弹性会更低一组数据,38mm球时代,王、的弧形球最高转速超过100 rpm,但大球之后,球的转速明显下降;一直以来发球最多的刘,他的下旋只有75圈/秒。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小球和大球的区别。1999年8月4日,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ITTF代表大会上,124个协会提出了“大球改革”的第一个提案,结果是10票弃权,83票赞成,31票反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支持这个大球,但他们没有通过这个提议,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超过3/4的选票。但是大球显然是一个确定的趋势。2000年2月23日,ITTF终于通过了吉隆坡40毫米球的改革方案,并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即悉尼奥运会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而不是38毫米大小的小球
2000年10月15日,在江苏扬州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首次正式比赛使用大球。当时奥运会失利的马林,3-0横扫金泽洙,在换大球后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国际乒乓球正式进入大球时代。
如上所述,投票反对改大球的主要有日本、瑞典、韩国、朝鲜等国家,几乎都是受益于小球,认为改大球会失去乒乓球的优势。相反,中国乒乓球协会不仅积极推进改革,还做了很多其他国家乒乓球协会的工作——说是另一种“养狼策略”,没有问题。父亲徐银生,包括前奥吉村一郎和下一任沙拉拉,都是大球改革的推动者。大球改革由徐师傅完成,最后由加拿大沙拉拉实施。
38毫米到40毫米的变化使瓦尔德内尔、罗斯科夫、门控和刘的成绩明显下降,这与老将的适应性有关。相应地,年轻球员适应得更快。例如,没能去悉尼的马林,年仅20岁,后来成为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还有王、、王皓、、波尔等。,都比较快适应。现在的这些球员,比如张继科,马龙,徐昕,从小到大基本都在40mm球的时代,谈不上有什么适应。
针对中国乒乓球协会的阴谋论完全是胡说八道。不存在欺骗自己这种事。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想做一个大的乒乓球蛋糕,这样更多的人就可以吃一口。
乒乓球什么时候改的大球
乒乓球从小球变成大球是在:2001年,并于当年的9月1日起开始实施。具体的变化是: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先的38mm增加到了40mm。这一次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乒乓球运动员的用球习惯,都将做出大幅的改变。
其中,几个主要的变化点是:
1、球的直径变大了,球的重量也相应的变化了,而且在相同的力量下,球的运行速度就会相对变慢。这样一来,这项运动对于人群的适应性会更强,能够让更多的人来掌握乒乓球的打法。
2、球的直径变大了,球在旋转的时候弧度也会相对变大,这样对于控制球的人来说,可操作的技巧变化也就可以更多了,使得比赛更加的具有观赏性。
除了以上两点变化外,还有两项规则也在这个时间后同步改变,那就是:
1、由每局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
2、不再允许遮挡发球。
关于乒乓球大小的改变,除了赛场上的一些变化外,在赛场外,其实也发生过一些争执现象的,例如:
一、乒乓球厂商的反对
主要是日本厂商意见太大,因为早在2001年改变球大小之前的1996年,就有提议说要修改了,而国际乒联准备在次年日本举行的青年锦标赛上就做实验。
但是,改变球的大小,对于厂商来说,就要投入资金重置模具,并且调整工序,会在当年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这项提议在当年也就被否决了。
二、中国主动承担改造费用,促进了乒乓球大小变化的改革
1997年,第四十四届世乒赛期间就进行了首次试验大球的比赛,事实证明,对于运动员的比赛影响不大。
1998年,中国乒协还主动承担了苏州试验比赛的经费。
直到2000年,国际乒联通过召开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才最终确定了大球的改革方案。
乒乓球由小球换大球是什么时候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